随着气温升高,和雨季的到来,不论是成鱼或是鱼种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病及死鱼现象,经检测水质和病鱼镜检及解剖,以及养殖经验分析,其发生的原因主要有:
水质恶化
转水死藻,有益藻类及有害藻类死亡。ph值的变化,亚硝酸盐和氨氮的升高等原因导致水质恶化。
乱用药物
对于锚头蚤和车轮虫的寄生,许多养殖户用药错误,甚至使用很多次杀虫都杀不死,自行改变用药时间及使用剂量。
大量饵料
在养殖过程中,养殖户认为鱼吃的越多越好,投食过多鱼类产生严重的应激反应,会出现吃食后像浮头一样的现象。尤其是草鱼发生这个症状比较明显。
增氧错位
增氧机开启时间没有按照池塘里溶氧需要开启增氧机,一部分养殖户都是使用定时开关器,认为鱼类吃完料就必须开启增氧机,造成池塘里溶氧高开机,溶氧低关机的状态,使池塘增氧机在池塘溶氧高低开机错位。
缺少施肥
夏天池塘不施肥是错误的,高温季节池塘里藻类生长需要大量的生长元素,池塘本身的肥料是不够,必须补充外来的生长元素,要抓住晴好天气施肥。
操作粗暴
高温季节养殖户卖鱼后不注重杀菌消毒,导致鱼类感染细菌导致鱼病的发生。
造成池塘伤鱼死鱼的处理对策
调解水质
夏季雨后,池塘ph值,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指标不稳,注意调剂水质,降低池塘里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水质指标,有利于池塘浮游生物的生长,增加池塘溶氧量。
杀虫消毒
晴好天气进行池塘杀虫消毒,在杀虫消毒使用药剂时,计算好水体的体积,不要盲目用药。
正确增氧
除在养殖过程中下半夜和中午正常开启增氧外,要做到用药后开机,投饲前开机,施肥后开机,雨天全天开。正确增氧是调节池塘溶氧的同时,也是保证池塘里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水质指标的分解和降解的过程。
控制投料量
夏季闷热天气,投喂量要减少,特别是最后一次投喂,天气或水质不好的情况下可以不喂。
药饵投喂
在鱼类摄食旺盛季节,要及时预防肠炎病和肝胆类疾病的发生,促进饵料吸收,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强抗病力。高温季节水产养殖注意事项
适当加高水位
池塘水温高于35℃时,不适合多数鱼类的生长;养殖水体中由于水体上下层的温差,会出现水温分层现象,且下层水一般温度较低、含氧量较低。高温季节将水位加高,一方面可获得适合的水温,另一方面保持水质相对稳定。根据不同养殖品种,保持1.5~2.0m的水位,同时要注意塘埂安全。
确保池塘供氧
高温季节养殖动物摄食量大、生长快,但耗氧量增加,环境中其他生物的耗氧量也达最大值,同时产生的排泄物和粪便等也相应增加,特别是设施化集约化养殖、池塘“跑道”养殖等,如控制不当管理不善,极有可能出现大面积的浮头甚至“泛池”。为保持适宜的水体溶氧量,应科学合理地使用增氧机。由于水的分层,尽量使用涌浪式增氧机,在天气异常时要加强巡塘并及时开启增氧机,开机的持续时间需因地制宜灵活掌握。
科学合理投喂
高温季节养殖动物的摄食量增加,要按照“定时、定量、定质、定位”的原则进行投喂,具体一定要灵活掌握,要根据天气、水质、养殖对象的活动情况、载鱼量、吃食时间和残食量等进行调节,以投喂低蛋白全价膨化饲料为主,少投或不投硬颗粒饲料,减少饲料浪费、减轻水体污染。天气一旦异常,或吃食不正常、水质变化、有浮头征兆等现象,要减少或停止投喂,查明情况再投喂。
加强水质调控
尽量将池水透明度控制在20~30cm左右,并根据养殖品种及放养量勤换新水,水源充足的每7~10天加注新水1次;水源不足的可定期或间歇性加注新水;干旱缺水的可利用连片的池塘交叉互灌以减少有害物质的浓度。同时定期进行池塘改底和改水,保持水质的“肥、活、嫩、爽”。
做好病害防控
高温天气也是水生动物疾病高发期,各种细菌性、病毒性和寄生虫性病害都可发生。疾病要以预防为主,定期泼洒药物消毒,一般每15~20天消毒1次。采用二氧化氯、漂白粉或生石灰等药物进行水体的定期消毒工作,防止病害的发生。同时,定期使用应激营养素等拌饵投喂,增强养殖水产动物的抗应激能力和抗病力。
注意生产安全
高温酷暑天,开始养殖生产活动,需要注意做好防暑降温;同时也需关注天气预报,做好防台风、防洪涝、防雷电等安全防范工作;谨防中暑、触电及其他安全事故发生,确保养殖业者和渔技人员的人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