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魅族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了。
7月29日,相关媒体报道了魅族专卖店大批量关闭的消息。一个省份的魅族专卖店数量仅剩下5到6家,和之前的数百家规模相比早不能企及。
其实魅族的裁员撤店在六月份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线下营销是裁员的重点对象。有魅族内部人士表示魅族的裁员比例达到了30%,最后可能只会剩下千人左右。
在魅族巅峰时期,专卖店达到了2700家,他们眼里的对手只有华为,就连vivo、oppo这样的品牌似乎也不屑一顾。
但如今,魅族连国产手机前四的名号也挤不进去了,“华米ov”成为了国产智能手机的新兴代表。那些在以前冠绝一时的金立、酷派等品牌已经停止了业务生产。魅族这家成立于2003年的智能手机生产厂商似乎也难逃颓败的命运。
但对魅族现有的状况,作为魅族创始人的黄章有自己的想法,表示“前几年魅族粗放发展用亏损去换取规模,当资本浪潮褪去之后,魅族不得不去改变公司的策略。在这改变的过程中免不了失速和损失。”
黄章的这些话让外界对于魅族的亏损进一步产生了质疑。尽管现在的魅族身陷囹圄,但其实它也有过辉煌的时期,2011年魅族m9的上市成为了当时国内最成功和领先的安卓智能手机;同时也稳占了国内智能手机的领先地位,在中国智能手机的发展史上留下了许多里程碑式的意义。
但一路走来,魅族的融资历程也并非那么顺利。2016年的时候魅族就曾被多家媒体曝光亏损13亿的消息,时任副总裁的李楠却表示这些资金都是被用于研发和渠道建设方面去了。
从2015年和2016年获得阿里的投资之后,魅族相当长的几年内都没有过新的融资记录。阿里的投资是李楠引入的,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举措让李楠晋升成为黄章之外最重要的高管。
有利就有弊,阿里投资的引入进而也产生了与其的对赌协议。而魅蓝品牌正是在这个时期做出来专门跑量的,但最后却未及预期。
这其中任性的机海战术大概就是让魅蓝折戟的原因之一了。2016年,魅蓝的机海战术可谓是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似乎还没有哪家智能手机品牌达到过魅族这样的“高度”。
在那段时间,魅族几乎每个月都要开一场新品发布会,先后发布了9款手机;而这一新品发布的数量在2015年的时候仅仅只有4款。
或许战术本身是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问题在于魅蓝的产品与产品之间根本没有明确的消费人群定位,这就导致了品牌内部相互竞争的局面产生。
当年大部分的新机出来除了没有系列区隔外,在手机的设计和配置上其实也相差不大,这也让不少魅族的消费者感到失望。
机海战术的失效是魅族在发展过程中一个激进的策略,魅蓝也随之被魅族内部砍掉。
现如今对于魅族来说或许等待5g的爆发才会有机会逆袭。但黄章却表示“我们会在明年推出5g手机,但我个人认为后年的5g手机对消费者来说才算基本成熟。”
在魅族的5g规划表当中,5g手机将会在明年才正式启动,而后年才有可能上市。整体规划进程或许有条不紊,但相比于其他的手机制造商而言发展速度实在有点缓慢,等到魅族的5g手机上市了,可能抢夺市场份额的最佳时机过去了。
高管的离职和裁员规模的庞大,似乎都能看出目前的魅族形式不佳。目前整个智能手机市场对于魅族也不太友好,旗下的多款机型几乎都没有引起多大反响。这样处境尴尬的魅族到底还会撑多久,后续又该如何发展才能够挺过这个难关呢?